找到相关内容68篇,用时116毫秒. ·把佛教导航设为主页
  • 禅的源流与教下会通——钱伊庵《妙心别传》选讲

     本来这样。  然莫著。  但是,千万不要着。  有人空心静坐。百所思。自称为大。即著。  就是执着了。  此一辈人。不可与语。  这一辈人啊,“不可与语”,不要给他说话,说了也...劫轮回。而不动之天真佛性。从迁变。  但是,虽然是万劫的轮回,而不动的天真佛性,从来没有变化过,他依旧是如此的。  别记载初祖只教可祖外息诸缘。内心喘。心如墙壁。可以入道。  所以《别》里面记载...

    钱伊庵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07070848934.html
  • 生活禅浅识

    日日增长,使自己的生命之树因佛法功行的润泽滋养而永葆生机,以开放智慧之花,结出菩提之果。而不是百事不做,一切不管,一味空心静坐,着“”。这便是《金刚经》“应所住而生其心”的“而生其心”。“而生其...因缘和合生灭无常,所以才有生灭变幻、生生不已的宇宙万象呈现,才有众生生活的进程不断开展。从实质上看,这生生不已的万象,丰富多彩的生活,皆是绝对真如亦即我人本来心性内蕴功能的显现,本心虽然生而,却具有...

    陈兵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23451141136.html
  • 《佛法修证心要问答集》序

    用功的精进程度而定。   ★27 问: 关于度众生,在自己尚未证悟本来以前是否可减少外缘,安心修法,以自度为主呢  答: 对!   ★28 问: 何种情况不是  答: 一念不生时,一切都不知道了,就是。   ★29 问: 菩萨是觉有情,怎样理解   答: 觉是觉破,把你的情见觉破了。一切众生,都是有情。这情最坏,情就是爱,爱...

    元音老人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00021642346.html
  • 《六祖坛经》的般若思想

    ,自性真空亦复如是。善知识!莫闻我说,便即著,第一莫著,若空心静坐,即著’(见《般若品》)。六祖所说的妙性本,或自性真空,是绝待的,它是远离空有二边之见。假如我们著,自然与...一、《金刚经》与六祖惠能   二、性所得   三、明心见性、成就般若   四、无相、住、念   五、在生活中修行、解脱   六、结论   禅宗自四祖后,《金刚经》逐渐取代了《...

    济群法师

    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13593338971.html
  • 《坛经》的般若思想

    亦复如是。善知识!莫闻我说,便即著,第一莫著,若空心静坐,即著"(见《般若品》)。六祖所说的妙性本,或自性真空,是绝待的,它是远离空有二边之见。假如我们著,自然与真实不相应。  通常...无量无边,持诵《金刚经》能入甚深法界,见性成佛。  二、性所得  般若经典的核心思想是缘起性。由能通达性而破妄执,断烦恼,证真实。《心经》说:"智亦得,以所得故,菩提萨缍,依般若波罗密...

    济群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23275239871.html
  • 南北禅定思想的差异

    黄,是慧。不随分别起,是定。只如“凝心入定”,堕。出定已后,起心分别一切世间有为,唤此为慧,经中名为妄心。此则慧时则无定,定时则慧。如是解者,皆不离烦恼。……《涅盘经》云:善男子,汝莫入甚深...作住涅盘,被涅盘缚;住净,被净缚;住,被缚;住定,被定缚。作此用心,皆是障道菩提。   此处所说粗妄与北宗相一致,乃是佛教不断强调的部分;神会所讲细妄却同北宗不同。《大乘生方便门》中说:“不见...

    不详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07164750259.html
  • 虎禅师:新佛教论答梅光羲

    定仍作想,即非念。六祖门徒常诘定者曰:定有出入,即非大定,定中为佛,定后如何?六祖教人,第一不可著,且曰:迷人空心静坐,百所思,是为著,此一辈人,不可与语。《中论》曰:若有不法,则应有...无人能前生,证明转世。(丙)、问轮回若有,是必物理自然,人不能逃,佛与菩萨以何能力,独能违反物理?如曰能之,凭何为据?理既不通,事尤证。(丁)、问灵魂轮转之事,究为动物所同,抑为人类所独?或同或独...

    不详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07271651667.html
  • 禅宗六祖大鉴禅师传

    ,当下顿悟。不能悟者,须赖善知识指示。此需实地体验,勿徒言说敷衍。本性原来真空,一切均不可著,然只其所著,不得并弃自性。有人空心静坐,凡百不思:此著,绝非正道。若能一切处、一切时念念不迷而所...住"。深契"三无",便得禅体。所谓般若波罗蜜即依禅体而起之妙用也。凡于一切处称性直行,不涉委曲劳虑,斯为"一行三昧";于一切相清净安隐,不念损益成坏,斯为"一相三昧"。若违此旨而坐禅,观、...

    达庵居士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16030458696.html
  • 佛教个体解脱的自由之路

    光认识是不够的,而在修行方法上执着更要不得。“善知识,莫闻吾說,便即著。第一莫著,若空心靜坐,即著。”  慧能以后,禅宗大盛。虽然禅宗的方法,总的来说是顿悟,但仔细分辨,还有直接和间接...各种束缚?  众生受缚,佛教认为是“始时来”(即过去的无限时间中)一直存在的现象。佛教的时空观是无限时空观,佛教认为时间的长河是无始无终的(当然也是本性的),在以往的无限时间中,众生一直是不自由的。...

    林国良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21021763216.html
  • 禅宗对阳明心学影响初探

    这些,虽然身处尘世中,思想上却可一尘不染,来去自由,获得精神上的解脱。不过,《坛经》所说的“念”,并非要人空心静坐。因为空心静坐仍然是有所染著,即著“一,为所缚。这种“念”,也不是要人“念...变为知,至人无知,则识,自生。”(见《龙溪全集·卷七》)  在《三教堂》中又说:  “三教之说,其来尚矣。老氏曰虚,圣人之学亦曰虚:佛氏曰寂,圣人之学亦曰寂;孰从而辨之!世之儒者,不揣其本,类以...

    李豫川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21291763916.html